时间: 2024-01-19 12:10:58 | 作者: 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登录网页版
最近某著名券商的社零组同学认认真真访谈在线访谈了一位上海的配送小哥,结果有媒体也旁听了路演,发现“参加电话会议的一众买方人士似乎对零售业前景兴趣寥寥,反而有多位机构人士希望私下加小哥的微信,拜托他代为跑腿”。
这就像原来某退役券商分析师大V提到的,他以前最怕碰到教育口的同事同时路演,因为听众会瞬间跑掉大半, 剩下没跑的大多数是单身没结婚。这些跑掉的不是多么热爱研究教育行业,而是关心自己子女的上学问题。
我们一直以为有些人是不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烦恼的,但是最近的疫情意外的实现了平权运动。
有生鲜零售的专家顾问一度自己买不到菜吃,投了很多消费项目的著名投资人家里面包不够了。以至于京东的徐雷在朋友圈的一句话不胫而走,某某对供应链存在误解。
供应链一直是个很大很专业的概念。甚至很多从业者,也未必能说清楚物流和供应链的区别。
从起源看,供应链还包括生产计划、产能安排协调这些,回到疫情下的城市供应,我们想讲的更多还是消费供应链。消费行业因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行业简单,不用了解也能干,但事实是冷酷无情的。
什么是常识?提个小问题:城配、同城配送、即时零售(同城零售)是一件事还是三件事?想知道答案,请往下看。
按照行业的习惯。城配其实指的是同一城市内对企业端的配送。这个表述未必严谨,但是基本符合事实。 简单说,就是基于餐饮食材、生鲜、快消、日用品、包括大小家电的B2B配送。
这里还可以再细分。比如专做家电的海尔日日顺算不算城配,应该说它是有城配能力的。而专门做夫妻老婆店的快消品配送,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不少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并还有专做餐饮食材配送的。
在今天的语境下,同城配送其实指的是同城跑腿,把这一概念发扬光大的其实是最近上市的顺丰同城。同理,美团的外卖业务、饿了么还有达达,闪送,都在这个范畴。
严格来说, 这部分业务第一是TO C ,不是TO B。第二,这部分的业务主要是两轮车的天下,一个人就能干,所以存在大量兼职。而前述城配,起码是个四轮的面包车吧!这个业务的核心,其实是不碰“商品”,只提供服务。用户购买的,也是服务。
这个概念其实是伴随新零售出来的衍生品。核心在于,它的操盘者往往是零售商,本身就是商流的经营者。比如盒马鲜生。这样一说应该清晰了。
那么为什么强调这个常识。因为城配的TO B系统和TO C系统是两套体系,并不是天然可以打通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B2B2C的过程,并不是可以把中间那个B跳过去。
所以后来我们正真看到,上海终于放开了超市经营,允许核酸阴性的外卖和快递小哥重返工作岗位。
那么延伸出来,我们想说的第二个常识是,和干线货运一样,城配是一个小散户为主要运力的市场。
并不是说这一个市场没有规模企业,没有品牌。而是说你一层层剥开来回到运力层面,还是小散为主。3-5个人有个面包车也可以干。
很多城配公司,它的能力在于在当地,有无数当地的小散运力挂靠或者稳定合作,因而可以依据客户的需求,合理调配运力,规划线路。但是这一个市场的运力,是去中心化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所以在疫情期间,如果让社区居民自己不仅要组织货源,还要组织运力,能想象这是一件多复杂的事情。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最关心的事,我为什么买不到菜,我买了菜为什么很久送不过来,送过来菜叶子也快蔫了?
有句话说,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你的收入,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说,在股市里,你凭运气赚到的钱,一定会凭本事亏回去。今天想说的是,你的认知也会决定你收到什么菜。
很多人都在说,疫情对于生鲜电商是一次化危为机的时刻。从下载量看一定是,现在谁的手机上不是五六个生鲜零售平台软件。但是真的会提高用户粘性吗?可能因平台而异。
那么即时零售其实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库存深度比较浅,它预设你的生活是随需随买,无论前置仓还是门店,都不应该大批量备货。这是其一,当然疫情期间这个情况已经改变了。
这句话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一个订单理论上就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分拣,一个人配送。有投资人提醒我们说,如果是下单的海鲜河鲜,比如杀鱼处理,还需要一个人。
如果你曾经去前置仓看过,他们是怎么操作的。仓内有人专门分拣,不仅会慢慢的熟练,而且他们是靠分拣效率来算绩效。而配送端则和美团饿了么一样,主要是跑腿的,熟悉路线就好,不需要熟悉商品。
不仅是人工,更重要的是你的订单很可能是随机拍脑袋的结果,谁也不知道明天口袋里该装什么,所以不仅订单碎片化,而且随机性强。
疫情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已经抹杀了个性化,大家都是套餐。不过即使这样,生鲜商品的拣选、打包,也是专业活。
今天所述的这几个常识,是随便一个在生鲜零售、物流、或者外卖行业呆一两年的一线员工都能够理解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涉及什么行业深层次问题探讨。